世界第六位!武汉人工智能领军科学家数量位居
发布时间:2025-11-15 12:06
湖北日报讯(记者 颜芳婷)近日,北京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2025年全球城市人才粘性指数报告》。武汉在人工智能领域高产、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位居全球第六。该报告基于Dimensions数据库对全球125个城市进行了评估,并根据发表的文章数量、被引用的数量以及每篇文章的被引用次数等指标,确定了人工智能领域最具生产力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科学家。科学家人数最多的10个城市分别是北京(54人)、香港(22人)、伦敦(21人)、上海(19人)、成都(19人)、武汉(17人)、西安(16人)、新加坡(16人)、广州(15人)和长沙(15人)。此外,武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数量和专利总数在全球125个城市中排名第七和第九,分别。到2024年,武汉17名人工智能科研人员将跻身人工智能领域高产、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前20名城市。能源领域高产、高被引科学家分布于华中科技大学(8人)、武汉大学(2人)、武汉科技大学(2人)、中国(武汉)地质大学(2人)、华中师范大学(2人)、湖北大学(1人)等。研究领域包括机器学习、脑机接口、智能优化、多智能体系统等。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战略研究所政策理论部副主任、全球城市人才持久力指数报告执行主任李忠达介绍,在具体细选过程中,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2020年至2024年间,至少发表一篇人工智能领域的文章,占全球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的1%。人工智能领域发表的文章平均被引用频率位于全球前5%。人工智能领域发表论文数量位居全球前5%。这是该报告首次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城市进行排名。报告显示,排名前30的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最多的高被引科学家和多产科学家,占全球评估的125个城市的35%。前30名城市占授权专利总数的49%;这些城市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创新方面表现出突出表现和竞争优势。排名前20的城市及该领域发表文章数人工智能2024 李中达表示,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创新带来的科技革命显着改变了世界产业发展格局。一方面,人才留存能力强的城市依托大学、企业、研发机构等各类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大量高层次人才,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出色的城市,将推动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促进城市产业现代化和新质量生产力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新业态、高科技人才,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价值提供更多平台。他们保留现有的总金额同时吸引新人才。通过利用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积累的良性循环。从排名和数量上看,除北京位居第一且优势较大外,其他城市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各城市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李忠达认为,未来不会有“一刀切”的城市。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产业优势。更多城市将选择继续发力人工智能的碎片化和应用,并崛起为生力军。全力打通产学研最后一公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更多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真正在当地产业界落地生根。并转化为生产力。三年来,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24年,产业规模将突破700亿元,相关企业超过1000家。已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格局,涵盖从芯片、传感器硬件到大规模模型、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开发。在福布斯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50强评选及分选中,武汉共有9家企业上榜,位列全国第四。光谷东智的人形机器人人才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今年,武汉市公布了《武汉市坚决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若干措施》,推出了七项创新举措,包括加强g 引进和支持高层次人才,帮助用人单位吸引人才,加强人才自我发展,支持人才来汉创业。武汉市人力资源劳动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申报人工智能领域校企联合培养奖励、人才创办人工智能企业融资、武汉企业人工智能“名单公示”融资等项目。尽管武汉的人力资源韧性在中部地区城市中脱颖而出,但与其他领先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随着城市竞争的不断加剧,武汉还需要继续努力,弥补短板。报告还指出了两个方向: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让更多科技创新的“金创意”成为产业发展的“金钥匙”。同时,要加快产业现代化步伐,着眼新兴产业定位和未来,培育高薪、高质量就业岗位,增强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