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平遥,城墙会说话。当夕阳西下,青砖的斑驳线条化作历史深沉的低语。自从2000多年前始建,20多年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这个曾经连通世界的晋商故里,就在岁月的车轮层层中刻下了无限生命的精神密码。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省会平遥考察。他从迎魂门进城,登上城墙,看遍了整个古城,触摸了这座“活古城”的历史,探寻了它的传统。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也属于子孙后代。
1823 年,日商银行成立。它的名字的意思是“冉冉升起的太阳带来繁荣”。过去,商人出行时由于去往遥远的地方进行贸易,他们必须随身携带现金并依靠车队运输,这充满了危险。 Masa Hisa 推出了带有防伪标记的汇票,消除了长途运输资金的缺点。他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业的奠基人。
明清时期,晋商云游九千里,横跨欧亚大陆,称霸商界长达五百年之久。日升昌银行成立一个世纪后,平遥县诞生了22家银行,几乎占当时中国银行总数的一半,创造了从古至今的商业传奇。
“平遥”一词有平定远方之意,象征着国家安定的愿望。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 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座整座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城市。
平遥继承了时间的重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次成长。依托平遥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旅游产业愈发升温,深挖潜力、拓展辐射。预计2024年游客人数将达到1012万人次。千百年来,平遥继往开来,迎来了辉煌的新时代。
城市凝骨,文脉塑造灵魂。文化遗产是中华伟大文明的有力见证,牵动情感共鸣。这个故事与历史有着精神上的联系,平遥人民以使命感为翅膀,在保护和传承古都、不辜负近年来的恩赐的道路上孜孜以求。
策划:黄浩、范华
C协调人:韩生、王继斌
导演: 彭卓
记者:彭卓、徐伟
摄影:徐新元
包装:夏勇、石凯丽、杨振南、黄精聪
配音演员:王帅龙
新华社音像部出品
新华社出品